詳細內容 : |
在廣州市場上,一種商標名為“芬卡”,號稱西班牙原裝特級進口的橄欖油銷量不錯。然而媒體調查發現,芬卡橄欖油并非進口產品,而是出自廣州白云區馬務村的一個非法加工窩點。據生產芬卡橄欖油的廣州伊麥斯貿易有限公司一位前高管爆料,該公司所產橄欖油是用品質最差的橄欖果渣油經過簡單過濾后灌裝進高大上的瓶子里高價售賣的劣質產品,其所宣稱的“原裝原瓶進口”只不過是蒙人的噱頭而已。日前,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對該公司進行立案查處。
很顯然,生產芬卡橄欖油的伊麥斯公司又是一個假洋鬼子。與此前人們常遇到的假洋鬼子不同,伊麥斯公司生產的芬卡橄欖油并不是一開始就全是假的,而公司的主人也確是個西班牙人。爆料人稱,伊麥斯公司前身為地中海伊麥斯有限公司,老板名叫PEDROLOPEZGONZALEZ(佩德羅·洛佩茲·岡薩雷斯),前期主要業務是從中國采購便宜的日用品、辦公用品、服裝鞋帽等貨物銷售到西班牙。2012年注冊伊麥斯公司后,主要從事芬卡橄欖油進口銷售業務。不過,除了2012年第一批貨質量稍好外,后面的產品多數為用進口原料油(已過期或變質)在銷售地非法加工、重新包裝的劣質品。 我們感興趣的是,這位西班牙倒爺一開始干著正經生意,也干得不錯,可為什么后來棄明投暗,干起糊弄人的勾當來了?從在這家公司打工的一位工作人員的一番話中,或可聽出其中部分端倪:“我在公司工作至今并不了解‘芬卡’這個牌子,只是公司宣傳時稱該品牌擁有150多年歷史。這個牌子是為進入中國而注冊的,我們中國人很多人就喜歡外國的產品! “我們中國人很多人就喜歡外國的產品”,這大概不只是這位員工的看法,更應該是西班牙人岡薩雷斯混跡中國數年的心得。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他發現了其中的商機,于是就注冊一個牌子,再宣稱“擁有150年歷史”、“原裝進口”什么的,就順理成章了。顯然,他抓住了這個“商機”,在被查獲之前,他是“成功”的。僅兩年時間,芬卡橄欖油就打開了市場,不僅在廣州銷售,還銷往北京、長沙、成都等城市。除零售外,最多的是一些公司購買當作福利發放,有的地方還進了超市。 芬卡的“成功”,實乃一個諷刺。而我國市場出現那么多假洋鬼子,表面看是投機商家的“心得”,其實都是市場需求的結果。每次有一個假洋鬼子被戳穿假面,人們都會痛恨之、嘲罵之,然而,恨則恨矣,假洋鬼子們卻照樣出現,在各個行業市場到處充斥著它們的身影 看看那些已經成為歷史的假洋鬼子,其手段無非就那么幾招。低級一點的,就取個洋名字,混個臉兒熟;稍高級一點的,到國外注冊一個洋商標,然后在國內生產再進到國內商場來賣,要的就是臉兒生;最厲害的是直接把自己扮成國外某知名品牌的中國總代理,并號稱獨此一家別無分店,此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賊喊捉賊。賊喊捉賊的多了,有時甚至連真正的洋品牌也會被假洋鬼子當“賊”,而消費者更是被搞得一頭霧水。 假洋鬼子們固然可恨,但為他們熏出洋味兒的卻是我們的市場,我們的一些消費者。那些質量款式還不錯的商品,若用中國商標也許只賣100元,有了外國商標就敢標價1000元了,似乎讓消費者覺得有點冤,但這是消費者自己抬起來的價。必須承認,許多消費者事實上沒有形成支持國貨的習慣,而假洋鬼子們正是利用了這些人的崇洋心理。為了擁有“洋”,有的消費者甚至故意購買假洋品牌,他們是不會喊冤的,也不會主動打假——供應皆因需求而起,崇洋消費需求是假洋鬼子生長的土壤。這在服裝、化妝品、體育用品等市場表現尤為明顯。 有人說,對現今的一些中國企業來說,如果想創牌,不去國外搞商標注冊的,勇氣可嘉;不取個洋名字的則絕對是大勇了。民族企業面對競爭只能靠這些手段進行“另類突圍”,實在是市場的悲哀。如果假洋鬼子能夠大行其道是拜消費者崇洋、炫富、攀比等不良心態所賜,那么要杜絕假洋鬼子現象而不受其害,就不要指望商家自覺地把血管里的血都換成道德的血液,而到底要怎么做,這也是不言而喻的。 |
相關文章: |